在940余年前,临沂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种植金银花。如今,这个名声不显的山东城市,不仅是“中国金银花之乡”,也是“中国蔬菜之乡” “中国大蒜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 “山东南菜园”。
这座农业大城,也是农村人口大城,拥有1000多万人口,农业产业增长的同时,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2020年9月,临沂市获批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近几年,临沂积极推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建设,引入互联网银行,借助数字化力量,为农户提供纯信用的数字贷款。
据网商银行的数据,临沂将近45万小微经营者和农户使用网商银行的数字信贷服务,共计贷款近850亿元,其中,平邑等8个县区与网商银行深入合作,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跑在了山东省前列。
向“数据”要增长,成为临沂一直在探索的道路。作为数字金融先行者,临沂正在用数字化点燃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普惠金融的先行者
金融的普惠,往往体现在个体生活的变化上。
高树松是山东临沂兰陵县人,农忙时,他忧心的事情不仅仅是收成。
他在江边有一片100多亩地的农场,地里种着玉米小麦,草地上散养了200多只山羊。平日里,他和妻子是农场主力,雇了6个帮手打理农场,开支不小;赶上5月、9月农忙时节,人手不够,还需要额外招工。
无论是农业还是养殖,投入和回报都有其周期性,每次碰到急需用钱的时候,高树松也寻求过各种资金周转渠道。“银行有助农贷款,但需要申请各类手续和证明,放款的速度比较慢,有时候需要一年半才全部贷到手。”
高树松的难题是农民共同的问题,临沂的金银花大户也绕不开金融难题。每到六七月的金银花采摘季,农人需要雇佣大量工人进行集中采摘。一人一天200元,且工资日结。
农时不等人。农民能否扩大生产,辛苦一年能否获得回报,金融活水是否到位是关键。
为了解决农村金融发展痛点,山东省在探索数字化普惠金融的发展之路上,成为全国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8年,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网商银行签订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合作协议。2020年9月,临沂市获批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将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下沉作为重点任务,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临沂,也正加快点燃数字新引擎。临沂重点推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建设,各个县政府与网商银行开展合作,实施“普惠金融+智慧县域“平台项目。推广的对象,正是像高树松这样,有地有羊,信誉良好,但有资金需求的人。
在网商银行为政府搭建的农业特色风控模型中,还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根据农户的土地大小、作物种类等信息,来追踪农户的种植情况,借助数据风控和人工智能,与土地确权、土地流转、户籍信息等资料结合,对农户进行信用评定,提供免担保、无抵押、无人工干预的全天候数据化纯信用贷款。
自此,高树松借钱方便了,通过手机就能申请,几分钟钱就到账了;金银花大户在采摘期有了资金支持,也保证了生产效率。
随着高树松们的资金难题被逐步解决,当地农业产值迎来新增长。
据临沂市人民政府网显示,2021年,临沂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08亿元、增长8.3%。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17783元、增长11.7%。
数字化:为百姓幸福加码
数字化除了让金融更普惠,也让县域更智慧,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同步提升。
传统经济中,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是主要的生产要素。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和数字科技构成了新的生产要素,转化成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
在临沂政府主导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上,农作物从播种到收成,每一个环节、生产要素都变成了数字,农民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施肥、洒水等农耕动作,通过一套科学、系统的种植方式,实现农作物的增产、优产。
除了生产要素的数字化,临沂也在健全农村产权的数字化,金融助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整合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政务数字化,线上为民解难题。构建数字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开通网上办理渠道,帮助企业、群众“办事足不出户”,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推动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打造智慧社区,让数字化的“血液”流到城市“末梢”。
此外,当地建设现代化供应链金融共享中心,以商业票据电子化交易为切入口,成立了国内首家票据仲裁中心,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融资变现速度;将商业信用纳入数字化管理,优化商业信用环境,商业环境的优化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让企业有了“定心丸”。
数字化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乘数字快车,为幸福加速,临沂正在向着数字强市迈进。